來大稻埕已經一年了,我平日每天都在大稻埕的大街小巷穿梭,現在對大稻埕真的是很熟~很喜歡這裡!
前言

在大稻埕走跳的日子已經滿一年啦!在2024伊始就來大稻埕附近上班,平日中午吃各種大稻埕小吃,天氣好的時候還放棄午餐、到處拍照,整篇文章全部都是我親自拍攝~這張照片就是今年2025年最新迪化街年貨大街的燈籠啦,跨年一跨完,馬上開始張燈結綵。


我最早大概是疫情期間開始來大稻埕、剛好在阿嬤博物館跟207博物館熄燈前都來逛過,後來2023年曾經帶日本朋友來逛街、還在治警事件百年的那一天到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參加講座跟歷史導覽,後來在附近上班之後覺得這裡的老建築真的很美!

越偏北邊的巷弄,拍起來越有舊時氛圍


本篇就是提供一些景點參考跟現在的照片,我也無意複製官網的介紹,對建築物本身的介紹比較有限,若有興趣想了解更多,可以自行搜尋~

台北年貨大街營業時間 2025

2025年大稻埕年貨大街的時間為2025年1月11日到1月27日,Google的營業時間雖然是寫24小時,但是這裡不是夜市啊~應該不是24小時吧XD 從1/6開始到1/27,這裡就變成徒步區囉~

迪化街年貨大街是從1996年開始,到今年已經是第30年,今年的迪化街將成為全臺第一個無菸年貨大街!超棒的~自從來大稻埕這邊就發現,這裡聞到煙味的機率偏高…而且過年時還有附近捷運站的接駁車可以搭喔!


左上方的藝術裝飾是57 Art Studio 做的喔!

逛年貨大街的快樂就是到處試吃~平日也很熱鬧



也有賣很多漂亮的紅包袋
KKday買台灣esim卡、台灣SIM卡|桃園機場、機場捷運領取
路力草莓大福

首先就是大家最想知道的大稻埕草莓大福到底要買哪一間?答案就是在niko bakery下面的這攤路力草莓大福,雖然旁邊有很多攤,但那些跟他都沒關係喔!
這間我去年也買過,過年之後就收攤了,其他攤草莓大福都是賣一整年,這間只有草莓季節才出來擺攤,2024年是從12月開始賣的,我12月開始每天經過,隊伍沒有少過,仔細看首圖那張居然沒人排隊,那時候是12月初,我那天原本想回頭去買,才發現是很早就賣完了才沒排!另外我還吃過別間的芋泥大福,覺得大福還是要吃草莓!

2025年最新價格是1入50,4個200,今年開始用紙盒4入裝,但也可以不要買到4顆,只是都排這麼久了,大家都是一人三盒起跳,跟我一樣只買一盒的很少XD 我是12月某個星期五排的,大概是從第二排的尾巴開始,居然要排40分鐘,但吃過其他草莓大福就會發現這家真的很值得,皮薄又Q、紅豆餡甜度適中、草莓酸甜可口,我後面的顧客還跟別人分享,她說她每年都來買,這家草莓用台灣草莓,其他家用進口,而且她還曾經手提到東京給朋友~她說她都吃這家的,不吃滋養,我也覺得滋養的是適合送禮跟IG打卡,紅豆餡是日本甜~
另外如果要買糖葫蘆是不用排隊的,也有人排到一半先買個糖葫蘆解解饞,今年的規定是一次只能買10盒,但大家都買很多盒,所以要等很久~平日基本就要排40分鐘,假日更不用說囉!
滋養和菓子

滋養真的很有名,以前來大稻埕就只知道滋養~但我其實沒特別喜歡和果子,有點太甜,鳳梨酥我也還好。上次經過覺得建築立面也蠻美的。

郭雪湖-南街殷賑 1930

提到大稻埕,一定不能不提出身於大稻埕的畫家郭雪湖在1930年完成的膠彩畫南街殷賑,我剛好最近去北美館《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看到了原作,還跟了官方導覽聽到一些細節。
大稻埕也有一些地方可以看到這幅畫的複製品~繼續往下看。

畫面中的商家,有些是原本在大稻埕的店,有些是當時著名的店家,原本乾元藥行跟霞海城隍廟是畫面中唯二還存在的建築,但乾元藥行在2021年悄悄歇業了。
永樂商場 1908

關於永樂市場裡面的食物,可以再另闢一篇文章探討,我就先放一張圖帶過,一樓是賣吃的、周一休息(但裡面有間賣素食的周一有開)二三樓是布業市場,首圖就是在三樓拍的喔!

這其實是星期一拍的,雖然星期一市場沒開,但還是有一些店家會營業,也可以進來使用廁所。

我還在平日中午遇到Super Junior的圭賢來拍觀光署的廣告,當時其實也不認得是誰XD 但有發現陣仗特別大,平常也有蠻多日本雜誌來拍一些東西,第一次看到陣仗這麼大的,原來是圭賢啊~

二樓樓梯會看到一個像展覽的空間

市場裡面就有很多改衣服、做旗袍的店。



過年期間的燈籠很繽紛

大稻埕戲苑 2010

換個角度,就可以拍到大稻埕戲苑的招牌,我覺得這裡是一個很棒的免費景點~中午來幾次都沒人。

這是在市場旁邊那棟的8樓跟9樓,這個電梯也太有特色了吧~

門口有很多旅遊文宣可以拿

裡面可以看到布袋戲、傀儡戲、皮影戲的製作方式跟道具,解說都有中英雙語,很適合推薦給外國友人。還有掌中戲大師陳錫煌介紹布袋戲的影片。之前po了這張照片在臉書粉絲專頁,結果飄出去,獲得六百多讚,51個分享。

近距離欣賞戲偶。
台北霞海城隍廟 1856

一直都香火鼎盛的霞海城隍廟實在不需要我多做介紹~這也是日本遊客必來的景點,日本旅遊書都會介紹,還會介紹怎麼拜月老!


在這一集當中,通靈少婦(或者說是現場的月老)也有提到霞海城隍廟喔!
屈臣氏大藥房 1917

這個屈臣氏大藥房其實是我對大稻埕最初的印象,而且我是先在宜蘭的傳藝看到復刻的建築,才知道大稻埕有這一棟。但這棟是屈臣氏代理商的建築,總之也不完全是第一間屈臣氏。這裡一樓是一間書店兼咖啡廳,二樓有一間很漂亮的茶館,

大稻埕遊客中心 1924

我覺得這個遊客中心還不錯~裡面有一些空間可拍照,有免費廁所,還有置物櫃跟免費旗袍租借服務,詳情請上官網。

這裡的文宣很多,有分中英文、韓文跟日文的內容。

一樓這個地圖很可愛!我這篇文章囊括地圖上了大部分的建築,但是陳天來故居在2024年4月開始修復,為期兩年,預計到2026年4月才會完工,我還特地去拍照,都圍成藍藍的~完全沒有去的必要。

二樓有看起來像是拍照用的喫茶店,三樓還有個充滿燈籠的空間。

我是有天在大稻埕到處拍照才意外發現在遊客中心外面的無障礙廁所門口有一幅南街陰賑的複製品。另外在稻舍食館的本店跟分店外面也都有這幅畫的放大版,我在1/1剛好去了微風館吃飯,吃起來還不錯~有空會想去本店吃看看。

遊客中心每天都有開放,但二三樓會提早30分鐘關門。

旁邊小樽咖啡的這棟建築拍起來也很漂亮
臺北迪化街郵局 1915

我很喜歡這個郵局,是個活歷史建築,又很低調,低調到我常常不小心走經過,這就是蔣渭水當初發電報的郵局~
姚德和青草號 1946

附近有好幾間青草店,可以買藥材自己回家煮,也可以花25塊買一小杯來喝看看,旁邊還有一間滋生青草店,是有出現在洪愛珠《老派少女購物路線》裡面的店。
龍月堂糕餅鋪 1932

我知道龍月堂最有名的是指甲大小的綠豆酥,而且還參加過1935年舉辦的台灣博覽會,但我最熱愛的是他們中午出爐的菠蘿麵包!大約1點去會有,真的是有經過都必買,剛出爐的菠蘿麵包真是太好吃了。
十字軒糕餅舖 1930

在龍月堂糕餅鋪同一條路上走路5分鐘,可以看到另一家十字軒糕餅舖,這家賣很多祭祀相關的糕餅,在其他地方很難看得到,但我最推的是非自製的桃酥XD 兩片桃酥25塊很好吃~
義美創始店,前身為大安醫院 1934

我是參加歷史走讀才知道這間義美就是義美的創始店!前身是蔣渭水創立的大安醫院,門口也有相關的銘牌。

義美的店裡會賣一些特色禮盒,有翠玉白菜禮盒、南街殷賑禮盒、過年的時候也會賣一些年節點心,這個福爾摩沙地圖的不是常常有~另外就是在某些義美店面可以買單入的冰棒,很棒不用買整盒。然後Iris&friends的頂級冰淇淋是鮮奶油製成的,成分單純好吃。
渭水驛站 1916

這間就是專門介紹蔣渭水的紀念館,免費開放,二樓也有一些展品。

大安醫院的模型
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1932

這個館本身建築很美,前身是台北警察署,仔細看可以發現後面就是警察局。我在治警事件百年的那天參加了一個導覽,當天很榮幸由蔣渭水基金會的執行長替我們導覽,還拿到復刻版的臺灣民報,還有義美特製的泥巴麵包。

這是我2025年拍的照片。


這個角度讓我想到位於達利故鄉的戲劇博物館。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歌~很好聽
大千百貨 1970

當時是台北很現代的百貨,前身是亞細亞旅館,網路上查資料說這個外觀是按照亞細亞旅館的外型修復的。目前一樓有一間吐司專賣店。
仁安醫院 1927

仁安醫院是全台灣第一間完整保存的醫生館,一樓有還原診所的樣貌,是柯謙諒醫師開的醫院,多位兒女都是醫師,是醫生世家。
大稻埕慈聖宮 1864


慈聖宮前的小吃很有名,但這裡離我有點遠,只來過一兩次。
郭怡美書店 1922

讀書共和國創辦人暨社長郭重興租回祖父郭烏隆的起家厝「郭怡美商行」,在2022年開設的書店。我非常喜歡他們的選書,三樓也偶爾有策展。

跟大稻埕許多建築一樣,是二進式建築,保有天井。像是新東陽、Olympia等店家都有天井。

在2024年6月,郭怡美書店的營業時間提早,我才有辦法在中午的時候來這裡看看。他們的粉絲專頁也很活躍,經常辦一些人文講座、分享書店營運,像最近的議題就是他們也開始賣電子書,還有書店不堪遊客借廁所(還留一星評論)的困擾,決定將向借廁所而無消費的客人收30元使用費。
新芳春茶行 1934

我是在2023年帶日本友人來的時候誤打誤撞到新芳春茶行(博物館)參觀

可以認識到一些當時茶葉外銷的歷史~
林五湖本館 1851

我有天上網查才發現這間是大稻埕最早的街屋,而且現在都還有在使用,真的是很低調的一棟建築!

過年經過發現門打開了!而且有在賣春聯~

李臨秋故居 1887

李臨秋故居是在2024年7月整修後重新開幕,我是沒進去過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 李春生紀念教會 1936

李春生是大稻埕以茶葉致富的一位富商,也是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奠基者,大稻埕教會就是他出資蓋的。我查維基百科才發現他居然有詳細的捷克文維基百科條目。這間教會旁邊有圍籬,我是透過圍籬拍照的。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 大稻埕教會 1875

這是一間很氣派的教會,當時是依照李春生在廈門去的教會外型所建,而且裡面有管風琴喔!上網查了一下,台灣總共也才三十幾台管風琴,大多數在教會裡面。
星巴克保安門市 1926

我原本就很喜歡這間星巴克,覺得非常有特色,在2023年帶朋友來,裡面也很好看。到了傍晚裡面的燈亮起來之後拍起來比較好看!這棟建築物是鳳梨大王葉金塗的宅第,後代都住在國外,所以陸續租作不同用途,到2014年才變成了星巴克保安門市。這間星巴克離大稻埕教會不遠,就在轉角。
大稻埕辜宅 1910

當時跟朋友來的時候,看Google地圖感覺是個景點就過來小巷子看看,只看得到外觀。辜家在鹿港的大宅,現在的鹿港民俗文物館倒是值得一去,也是很壯觀的建築,藏品豐富。
迪化街一段207號店屋(原廣和堂藥舖) 1962

這是我在2022年8月底207博物館關門前來所拍的外觀,現在已經成為龍應台基金會,不對外開放。

側邊有展示一些藥櫃

頂樓的view太好了吧,可以看飛機,我最喜歡看飛機了~覺得自己相當會拍XD

剛撈了舊照,當時的展覽是全台灣各地的老建築,這不就是我上面提到的民俗博物館嗎!
波麗路西餐廳 1934

很有名的餐廳,2024年還出了一本書~我沒吃過。
大稻埕7-11、全家
大稻埕7-11 1947

這面牆還會不定時更換

大稻埕的7-11本身是個歷史建築,裡面也有天井,放一張照片做代表。
大稻埕全家


這是全家二樓,往下看的view也不錯。
大稻埕萊爾富光泉燈箱

2025.4更新:迪化街萊爾富已經歇業囉,光泉的燈箱還在。
高建桶店 1957

當時日本朋友指定要來高建桶店買竹製品,我才知道原來高建桶店這麼受日本人歡迎!也是很有歷史的一間店,門口也有賣日本遊客超喜歡的芷茄袋。
結論

關於大稻埕,能分享的店家實在太多啦,年節將至,先把這篇古蹟巡禮生出來,有空再來寫迪化街美食跟逛街地圖!

我另外有一個英文部落格,有大稻埕介紹的英文版可分享給外國友人:Dadaocheng: History, Culture and Food – A Local’s Guide
KKday買台灣esim卡、台灣SIM卡|桃園機場、機場捷運領取